有女網友日前在臉書發文表示,自己從事護理師工作,照顧一名長者病患,但對方家屬將他丟包在醫院,她負責照料時,竟遭對方不斷咆哮怒罵,甚至還作勢打人;但面對醫生時,卻「變臉」成另外一個人,乖乖地又非常客氣,轉過身後卻又對她大吼大叫,讓她怨嘆「愈來愈不想幹了...」

這名護理師在臉書社團「爆廢公社二館」發文,開頭就提,「一個激動,忍不住在護外勞仲介理站大哭!」她分享有一名長者病患住院,但家屬之後回家就放他一個人在醫院;結果晚上她陪對方去廁所好幾次,但老人家因走路不穩無法顧及點滴而不斷回血,導致血塊塞住點滴,每塞一次就得沖洗一次,直到完全乾淨才敢放心讓對方使用。

護理師還提到,老人家還因為不高興要注射點滴,對她咆哮吼罵之外,還威脅要拔掉點滴丟掉,更作勢要打她還吵著出院;但面對醫生時,卻又客氣的跟什麼一樣。女網友還說,自己若是醫生能自己做決定,早就讓對方停吊點滴;她還說明明不是她評估判斷老人家需要注射和補充水分,「到底為什麼要對我大吼大叫?」

台灣這座小島,先後容納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異鄉人,或渡海前來開墾,或因戰爭來到此地。自開放引進外籍移工後,這22年來隨處可見越來越多東南亞臉孔。身處多元環境的我們,是否準備好了一個充滿同理心的社會,能彼此理解,互相學習且共同生存?男性移工多半從事漁工農務、進入工地或工廠,彌補了台灣基層勞力的缺口;將近九成的女性移工則進入醫院或家庭擔任看護或幫傭,肩負起原本應由國家福利承擔的長期家庭照顧工作。全球化下流動成為常態,人們跨越城鄉甚至國界以獲取更好的生活,無論是中國的北漂族、到鄰近國家當「台幹」的青年,或在政府廉價勞動力輸出政策驅使下大批離鄉打拼的印尼人,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。

女網友最後提到,「要不是顧及大家都在睡覺,顧及你是病人,怕被投訴,我為什麼要被你指著鼻子罵?愈來外勞仲介愈不想幹了...」

這篇發文一出,立刻引發網友熱烈討論,超過1千則留言回應;不少人安慰護理師「辛苦了」、「難為妳了」、「妳很棒,妳沒有做錯」;還有人不客氣地指出,「刁民太多,讓醫療品質都下降了」;另外也有人提到「護士荒、醫生出走,就是那種人害的!我打從心底感謝還留在台灣從事醫療服務的妳們」。

arrow
arrow

    fyh57hb10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